透过广元村民家灶台看四川震后“低碳重建”

发布时间:2020-06-30 00:00  点击:195  来源:四川拓展清洁发展机制服务中心

  照明、做饭,甚至连看电视都是由家里自制的沼气来提供能源。广元市元坝区昭化镇天雄村村民苏明武家里这种“自给自足”的低碳生活,让4月24日前来采访的“全国网络媒体重返灾区看奇迹”的记者、编辑们开了眼界。
而一个普通村民家里的灶台也让采访考察团看到了四川“低碳重建”的一个小小缩影。

  蓝蓝的天空下静静地坐落着天雄村,“青瓦、白墙、人字顶”,一排排典型的川西风格小楼沐浴着春天温暖的阳光。家家房顶上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排列整齐,也成为一道风景线。村子的四周分布着蔬菜种植基地,远处是长满苍翠欲滴树木的小山。

  4月24日上午,一走进天雄村,“全国网络媒体重返灾区看奇迹”采访考察团的成员就被眼前这个充满祥和、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所打动。

  此时,村民苏明武正在洁净的厨房里烧开水,看到记者来采访,苏明武迫不及待地推荐起自家的沼气来。“你看嘛,我家烧水、做饭不用电也不用煤气,更不用柴。”苏明武指着自家灶台上淡蓝色的火苗说。

  “这不是煤气吗?”记者好奇地问。原来,苏明武家里用的是沼气和太阳能,家里的能源需求基本上靠这两样就能解决。炉灶上淡蓝色火苗正是沼气燃烧产生的。“冬天沼气可以满足每天的两顿饭,其他三个季节沼气完全可以满足一家人的吃饭烧火问题。房顶上的太阳能可以解决一家人洗澡、热水需求。”苏明武解释说。不仅如此苏明武家的照明、看电视也都全靠沼气。一个几立方米的沼气池让苏明武家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

  在灾后重建中,昭化镇天雄村依据自然条件,积极推广“猪-沼-菜”、“猪-沼-果”的循环经济发展方式,采用农户入股。企业参与,政府补贴等形式大力发展低碳农业。

  养殖业产生的粪便用于沼气生产,沼气可以用于生活能源,沼气池产生的沼渣可用于有机蔬果种植,残余的蔬果又可用于生猪养殖。此种循环经济受到当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钱省了,收入增了,环境好了,咱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了,真是一举多得啊。”循环经济受益者苏明武感叹地说。

  昭化镇天雄村共有725户2671人。目前,天雄村近50%的农户安装了太阳能,几乎家家修建了沼气池,所产沼气能满足全村的生活用能,所产沼气液可浸种、浸果、浇灌,年节支近300万元,年可减少薪柴砍伐3千多吨,保护林地两千多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00吨。间接为农户增加收入500元以上。此外,灾后重建中新建的标准净化养殖小区1个、低碳循环农业小区1个、猕猴桃基地2000亩,蔬菜基地1万亩,仅蔬菜产业一项,农户人均年收入较震前提高了近1000元。

  “低碳重建”让天雄村受益匪浅,重建后的天雄村走上了一条循环经济良性发展的道路。而在广元,这样的村子、这样的重建模式还有很多。据了解,目前整个广元市建起的27万口农村沼气池,每年可以减少4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广元市委书记罗强曾表示,广元会在灾后重建中坚持能源低碳化、产业低碳化,消费低碳化,增加碳汇,并且这样的道路在后重建时代也将坚持下去,争取建成中国西部的低碳示范城市。记者在2009年8月曾来广元采访报道“低碳重建与企业发展”国际论坛,当时广元颇有远见的“低碳理念”就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2010年广元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364天,其中240天质量为优,这样的数据就是广元追求“低碳重建”的最有力的汇报之一。

  不仅仅是在广元,整个四川的灾后重建在城乡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产业等均坚持低碳重建,科学重建,民生优先。上海世博会期间,“四川灾后重建-更绿更好”经验分享交流论坛开到了世博会,共同探讨了国际社会在地震灾区灾后重建方面的心得以及四川在低碳重建上的一些优良经验。

  此外,记者还发现,“低碳重建,低碳发展”、“将低碳重建进行到底”、“三年低碳重建之路”、“低碳重建是灾区重建的必由之路”等标题和词汇时常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中。四川灾后重建成果显着,“低碳重建”的先进理念和方式同样受到媒体的关注。

  从青川县马鹿乡到彭州大坪村,从一个太阳能路灯到一座低碳建筑,从一个家的低碳生活到一座城的低碳设计。“低碳重建”、“科学重建”早已贯穿整个四川的三年灾后重建之中。天雄村一个普通村民家的灶台上所呈现的“低碳”仅仅是整个四川“低碳重建”林海中的一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