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碳价跌至“白菜价” 国内碳价不会重蹈覆辙

发布时间:2020-06-30 00:00  点击:11722  来源:四川拓展清洁发展机制服务中心

  专家称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并不关联 国内碳价不会重蹈覆辙

  从最高峰时的20欧元,跌到现在的0.7~0.8欧元一吨,四年时间国际碳交易价格竟然跌至“白菜价”。在13日第二届中国节能减排标准化论坛召开间隙,记者独家专访刚刚参加多哈会议回来的清华大学教授段茂盛,他指出现在国际碳交易价格跌到白菜价,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确定的减排指标宽松导致需求不足。但他表示,国内外碳交易是两套互不相干的体系,国际碳价低并不影响国内碳价。未来国内碳交易价格高低取决于企业的碳排放指标松紧程度。

  碳交易项目面临违约风险

  作为《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三个灵活履约机制之一,CDM(清洁发展机制)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把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少的排放量作为履行《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一部分义务。CDM项目中,经过核查证实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才能在国际碳市场上交易,这个减排量价格称为CER价格。

  本身就是CDM执行理事会主席的清华大学教授段茂盛介绍,目前这个“碳价”已经跌到0.7~0.8欧元/吨,而2008年高峰期间,可以达到15~20欧元。

  有分析指,根据初步匡算的保守口径,中国有超过400亿元人民币的CDM项目碳资产面临违约和缩水风险,涉及作为能源央企的五大发电集团的数十个项目。段茂盛就表示,由于价格是浮动的,400亿元人民币的匡算不太准确,不过他告诉记者,目前全球已经有5000多个注册CDM项目签发,涉及减排量大11亿吨,其中中国的占了一半以上,约有6亿~7亿吨。他表示,虽然不一定所有合同都面临违约风险,但起码是大多数的。

  最大的买家也没了动力

  节能减排不论国内外都备受关注,为何今天“碳价”却跌至“白菜价”?

  段茂盛认为,主要原因是需求不足。“发达国家承诺的减排指标很低。”他说,刚刚结束的多哈会议上欧盟、挪威、瑞士、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承诺的2013年~2020年减排指标平均才18%,即使是欧盟,也只是承诺在2020年当年减排20%。他表示,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2010年欧债危机后,2012年各国减排指标相对弱。

  “发达国家购买指标是为了完成减排指标,如果减排指标完成得很容易,那么就没有必要再买指标了。比如欧洲20%的减排目标,之前已经买了一部分配额,加上自己努力就能轻松完成。”段茂盛说,欧盟是目前CDM项目最大的买家,如果连最大买家都没有了动力,直接影响到整个碳交易市场。

  希望国内减排指标更严格

  作为全国两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省份之一,广东省刚刚成立了国内首个以碳排放权冠名的交易所。国内碳交易价格会不会重蹈国际市场的覆辙?

  段茂盛认为不会,“国内试点市场是相对封闭的,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是两个市场,并不关联,没有直接挂钩,本来是两个市场。”他指出,试点碳交易市场的价格高低,取决于试点地区给企业的指标宽松程度。另外,影响企业碳排放的还有很多因素,包括能源消耗、经济形势、行业发展等等。

  “但从研究角度来说,当然希望指标严格。如果宽松没有市场了,大家指标都一大堆,谁买?”段茂盛表示,稳定一定的价格水平对保持市场健康发展有好处。

  三行业碳交易将有地方标准

  13日举办的中国节能减排标准化论坛上,广东省质监局发布了广东第一批低碳地方标准立项计划,包括纺织企业、钢铁企业、水泥企业、工业企业、审查机构共5个地方标准。据了解,5项标准按照计划将于2013年发布。其中纺织、钢铁、水泥三大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分别有行业自身的量化标准,而工业企业也有一般性的量化标准,为碳排放权交易奠定基础。

  “各行业产生碳排放的机理都不一样,所以需要用不同标准进行评判。”市标准化研究院有关人士介绍,不同的排放源的排放机理完全不一样,比如水泥主要是碳酸盐分解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而钢铁主要是因为消耗能源,所以需要采取不同的量化标准。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