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上海虹桥商务区低碳技术集成示范

发布时间:2020-06-30 00:00  点击:6659  来源:四川拓展清洁发展机制服务中心

  上海虹桥商务区作为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六大重点功能区域之一,是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自2006年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伊始,上海市科委就鼓励先进科学技术在特大型交通枢纽使用,为枢纽建设单位上海申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申虹”)与科研机构牵线搭桥,围绕工程建设和后续运营中的技术难题,开展课题研究和技术攻关,相关科研成果在枢纽建设中得到充分展示和应用。

  2010年,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投入使用后,上海申虹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将虹桥商务区建设成为上海首个低碳实践区的要求,以系统性和前瞻性为特点,深入研究低碳关键技术在虹桥商务区的集成与示范。为此,上海市科委继续支持相关科研工作,紧紧围绕虹桥商务区六大低碳实施工程,牵头组织以低碳能源、低碳建筑等为专题的课题研究工作。经过三年研究实践,虹桥商务区积极探索城市功能区低碳发展的新途径、新举措、新路子,各项先进科学技术已在商务区内获得实践,取得良好的示范效应。

  一是推动区域供能关键技术的集成研究和示范。在建的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区域供能项目”是分布式供能系统技术在商务区实践应用。经相关研究表明,采用此项技术能源利用效率可由传统供能系统的35%提高到80%左右,核心区一期年节约标煤近4000吨,年减排二氧化碳超1.5万吨。目前南北两个能源中心已基本完成土建工程,进入安装调试设备阶段,建成后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分布式供能项目。同时,虹桥商务区积极与相关科研单位合作,采用信息化手段监控整个商务区能源消耗,今后将运用更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商务区能源生产、使用过程进行管理和评估,形成商务区智能能源网应用示范。

  二是推动区域建筑的低碳绿色开发建设。建科院、华东院等多个子课题的研究表明建筑能耗是区域碳排放的主要源头,因此商务区内新建建筑运用了楼宇太阳能一体化应用、水循环系统等科研成果,采取各种节能手段和措施,所有建筑达到国家绿色建筑标准,其中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占比达95%,三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50%。例如,2011年投入使用的“虹桥商务区公共事务中心大楼”是商务区首个获颁绿色三星的建筑。年初结构封顶的“虹桥绿谷”东区项目是国内首创整体绿色三星总部街区,全部7幢办公楼均通过绿色建筑评审,大楼的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总能耗减少六成以上。

  三是推动景观绿化、水体利用等低碳环境建设。植物园、市政设计院等单位就商务区高效景观植物配置模式、生态水系修复等课题进行研究,专门选取了种类丰富、固碳能力强的绿化植被,提供给商务区内华翔、天麓等四个大型公园建设参考,并引导企业实施垂直绿化等立体绿化方案,形成公园绿地、滨江绿带和道路绿带等形式多样的绿化系统,从而大大提升二氧化碳吸收能力。商务区新角浦河道示范段应用了“零能耗”生态水系修复技术,使水质达到类标准。

  此外,LED绿色照明技术、绿色交通方案、世博能源科技转移等各类科研成果在商务区内都实现了转化运用,获得良好示范效应。这一系列成果以系统性、前瞻性为特点,深入研究低碳关键技术在虹桥商务区的集成与示范,通过虹桥商务区低碳建设为切入口,探索上海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和实施导则,更好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对上海“十二五”科技促进转变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填补了国内大规模商务建筑群低碳技术集成系统应用的空白,全面加强和提高了低碳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上海乃至全国低碳发展做出了贡献。